Search

昨天承蒙 多元教育家長協會 之邀,到臺北市婦女館說了兩個故事給孩子聽。《我有兩個家》是我第一次公開分...

  • Share this:

昨天承蒙 多元教育家長協會 之邀,到臺北市婦女館說了兩個故事給孩子聽。《我有兩個家》是我第一次公開分享,但效果不算太差;《阿肯的歡樂之家》是我自己的書,掌握起來沒什麼大問題。

在開始前,我跟在場的家長說了三件事,其實是我這幾年長期巡迴下來,所累積的幾則心得,在此同時分享給所有大朋友:

(一)在說故事的時候,我希望家長不要嚴加控管小孩的坐姿和專心程度。有時候,家長會坐在小孩旁邊,用手戳或以口頭管理小孩的外在表現,老實說,我認為沒有這個必要。當然,若小孩比較失控,到處亂竄、大聲吼叫或者動作太大影響到別人,稍加管理一下還是必要的。若是比較小動作的言行,讓他們自然呈現出來是沒有什麼關係的。

(二)我也希望家長不要引導小孩回答。在說故事的過程中,我會拋出很多問題,有些大有些小,除了達到互動效果以外,更希望藉以知道小孩的真實想法與內心感受。我看過有些家長會直接告訴小孩「答案」,並且一再催促小孩舉手回答,呃,真的不需要這樣啊。讓小孩自然而然地想回答就回答,不想回答也別勉強,不管他們出的是什麼招,放心,我都接得住的。

(三)我比較希望的狀態是,以我為中心(基本上我習慣坐在地上),小孩圍著我成為半圓形,家長則待在第二層外圍。在說故事的過程中,家長可以不用跟著進入故事情節,但最好能夠專心地看著自己小孩的反應--比如說,聽到同志的時候,小孩是否露出什麼表情;或者是,聽到「蝴蝶朵朵」裡叔叔的暴力的時候,小孩有沒有什麼特別的情緒之類。在故事結束之後,家長可以針對您所看到的狀況,盡量不露痕跡地跟小孩提出來討論一番。

以上,是我理想中的說故事現場狀態。

讓我們一起把這些很棒的性平繪本,一直一直說下去吧,謝謝大家~~~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高雄市港和國小教師。 人生心願:性別平等、人權普及、環境永續。
View all posts